刺梨酒香

在我的记忆中,炉山是没有酒厂的。尽管乡里人都酷爱喝酒,但多是自家酿造的。刺梨酒大概是苗家首先制作饮用,曾有“苗酒”之称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唐代,“苗酒”即享有“贡酒”的声誉。后来不知怎么就没了。现在,竟然能够设厂酿造,而且还登上了“贵州名酒”的宝座,怎么使我不高兴呢?!

刺梨酒香
刺梨酒

刺梨酒香

去年除夕前几天,大雪纷飞,尽管街道上雪厚冰滑,挤购年货的人们仍然熙来攘往,我也夹在人群中挤进市场。这里荟萃了全省各种土特产品,满目琳琅。在众多的年货里,见到了家乡的刺梨酒。酒摊上,那幅贴着“炉山酒厂”四个大白字的红布标,特别吸引着我,走近去拿了一瓶,兴致勃勃地端详起来,看那装潢倒不怎么漂亮,但见商标上居然写着“贵州名酒”的头衔,这就使我更加注意了。 在我的记忆中,炉山是没有酒厂的。尽管乡里人都酷爱喝酒,但多是自家酿造的。刺梨酒大概是苗家首先制作饮用,曾有“苗酒”之称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唐代,“苗酒”即享有“贡酒”的声誉。后来不知怎么就没了。现在,竟然能够设厂酿造,而且还登上了“贵州名酒” 的宝座,怎么使我不高兴呢?!刺梨酒的制作是非常讲究的。小时候,我常看

刺梨
刺梨酒

到长辈们忙了甜酒忙辣酒,又将甜酒和辣酒合在一起装进一个大坛子里,再把刺梨干投入浸泡。泡出的汁液,用一竹楼放进去过滤,要喝的时候,只消把酒提子伸进竹楼提取,饮时感到无比香甜。 我的家乡靠老鸹山,前临潮溪河,满山遍野都是刺梨。河坎、沟边、山谷、路旁,不知什么时候冒出来一丛丛低矮的刺蓬,一蓬犹如一把张开着的伞。别看它其貌不扬,枝干却挺坚韧的,不怕烈日晒,不怕风雨狂,水打沙雍它挺身而立,旱魔压顶它不萎不蔫。到了春末,百花凋谢之时,枝繁叶茂的伞盖上便绽开一朵朵淡红色的花瓣,因而荣获“送春归”的雅号。 只是那满身的刺,使人见了生畏,不过,深知其味的人是不怕锥的。口干可以解渴,饿了可以充饥。刺梨

小时候,最得意的就是替大人到河坎边去採刺梨。一边摘一边吃,直到吃饱了,才背起腰箩回家。我们乡里有句俗话:“当阳桃子,背阴的刺梨”。意思是说,当阳的桃子熟的透,清脆香甜;而背阴的刺梨,刺稀肉嫩,味道特鲜。特别是河坎边的刺梨,经过水打沙壅躲在隐僻处悄悄长大成熟,摘下来用手轻轻一抹,稀软的刺就脱落了。破开里边很少甚至全无子核,放在嘴里一嚼,脆而清香,微涩不太酸。当阳的就不同了,并不仅刺密子核多,而且肉质粗糙,味涩而酸。不过我们那时是不大挑选的,刺在密再硬也不怕,沾点水放在石头上磨一磨,把刺磨光了,照样吃得很欢。回到家把果子切成片,放在露天坝嗮它两个太阳,就成刺梨干。刺梨干除了供酿酒之用,还可以糖渍成蜜饯,那又是一种乡土风味的食品了。 荒年,刺梨还是“耕牧主粮”。据志书记载:“黔中当乾隆乙丑,庚寅大歉,饥民塞野,以此全活者多。”但小时候只知道吃饱肚子,并不知道它有什么营养价值。待到生化学家罗登义教授发现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为瓜果蔬菜之冠,这个高原上是野果也就身价百倍了,被誉为VC之王了。刺梨酒也因此沾光,变成珍肴,登上了大雅之堂,乃至漂洋过海,其声誉远远胜过历史上的“贡酒。”

刺梨酒香

本站大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且仅供参考,涉及功效药用等内容请自行判断或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,本站概不对相关内容负责。文章版权刺梨之家所有,发布者:刺梨妹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eicili.com/archives/2439

(1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
上一篇 2018年12月9日 上午11:21
下一篇 2018年12月12日 下午7:36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